上传作品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名家访谈>原瑞伦 | 赴冰雪之约—开往冬奥的列车

原瑞伦 | 赴冰雪之约—开往冬奥的列车

作者: 新时代影像
发布时间: 2022-02-14
浏览量: 885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604.jpg

2022年1月23日8时24分,“瑞雪迎春”冬奥版复兴号新型列车通过大雪纷飞的居庸关长城,向着冬奥赛场太子城、崇礼驶去。摄影原瑞伦


新时代摄影:我看到1月25日《中国摄影报》头版用整版刊出您的京张高铁作品非常振憾,大雪纷飞长城内外,兰色的冬奥版高铁列车飞驰在崇山峻岭向着崇礼冬奥赛场驶去,表达了当代中国的美好景像,请问您在什么地方拍摄的?

原瑞伦:北京2022冬奥会,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的诚挚邀约,为全世界各个国家共同践行体育精神、突破人类自身提供高水平平台。同时,这也是中国展示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在冬奥的各个环节都高水平、高要求、高品质。基于此,铁路集团公司近5年来一直在为冬奥会打造世界一流的高铁运输方式,满足冬奥会对交通的需求,展示中国速度、中国实力。

前不久刚刚上线的“瑞雪迎春”奥运版复兴号新型列车是为冬奥会量体定制的高档次列车。今年1月22日北方降雪,我立刻想到要拍摄冬奥版列车穿行在居庸关长城的镜头,以雪景中的冬奥列车呼应、迎接冬奥会的胜利开幕。所以,我当即驾车赶往拍摄点,用两天时间爬山、蹲点、采风,在天气变化中寻找最合适的景象与角度,成功捕捉到大雪纷飞中的长城与奥运版列车的瞬间,这也是我几年来一直想拍摄的雪中列车的一次尝试。拍摄完成的第二天我将作品发了朋友圈,《中国摄影报》的方姸编辑来电话说领导要这幅片子在头版用,我将RAW原片发她,第二天25日见报没想到是整版刊发,至此,高铁列车通过居庸关长城的照片已是两次在头版刊出,在此我要感谢《中国摄影报》,对冬奥和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大力宣传,展示美丽中国的时代风华,也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新时代摄影:从《新时代摄影》杂志发表您的作品看到,您2019年至今在这里拍摄过多次,这些春夏秋冬独家的第一瞬间给人感觉截然不同很有新意,您是怎么创意的?是怎么找到这个拍摄站位的?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14.jpg

2019年10月5日下午2时28分,京张高铁第一列“黄医生”综合检测列车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通过居庸关隧道,进入新八达岭隧道。这是继2019年6月12日京张高铁全线铺通后,编组为CRH380AJ-0203次综合检测列车首次上线试验。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30.jpg

2019年12月30日,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8时58分,G8811次首趟复兴号列车通过居庸关隧道,与千年长城交相辉映,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历史交汇。 摄影原瑞伦


原瑞伦: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年来,中国铁路事业发展迅速,建设的历程、达到的速度、总体的水平已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离不开铁路文化与铁路精神动力支撑,因此,我把如何拍好铁路作为职责,致力于记录铁路事业的发展、定格铁路发展精彩时刻,以铁路为代表展示”中国速度”的新气象。

京张高铁是冬奥的运输保障!作为铁路摄影人我一直密切关注京张高铁的建设运营,自2016年开工以来地下102米深的八达岭长城站、太子城站、清河站、张家口站、官厅水库大桥以及隧道线路施工等林林总总的建设运输场面记录在我的镜头里,成为一段很重要的中国高铁建设史,也是铁路摄影人的价值与骄傲。

那么什么是京张高铁!标志是什么?如何客观全面完整的展示出高铁外在形象与内在神韵?这是我5年拍摄中不断思考的问题,于是开始了寻找标志性拍摄点的创作历程,特别是寻找长城与高铁列车的结合点,这是我一直在脑海里的重要构图,因为这条铁路为了保护文物和环保,北京开车进入南口隧道后基本在燕山八达岭和居庸关地下100米的隧道里通运行,所以,长城与高铁,是传统中国文明与现代中国发展的互动,是同步满足人民更好出行需求与更好文化及生态需求的见证,更是历史与时代的对话。2019年8月,我在拍摄新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铺轨时偶然在燕山山脉的一条山沟里的九仙庙铁路中桥发现远处能看见长城烽火台,顿时眼睛一亮、成竹在胸,决定找好机位等待时机。2019年10月国庆黄金周期间,我了解到列车于10月5日开始联调联试,综合试验车上线试验。于是我于4日晚上驾车住在南口,第二天一大早踩着弯弯曲曲的山村道路于8点到达了九仙庙中桥预定的拍摄站位。试验列车是没有时间的,我联系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帮忙用电话随时通报列车开车时间和运行的位置,从早上8点多一直说要开车,但由于首次技术试验信号接触网等等问题一直等到下午2时28分才拍摄到了第一趟“黄医生”综合检测列车通过的图片,虽然花了大半天的时间聚精会神的在山坡上蹲坑拍摄,但我感到特别的欣慰,因为这是列车首次与长城见面的唯一一幅照片。

2019年12月30日30分,在北京北站发出第一趟G8811次列车标志着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这是历史时刻,半夜我摸黑驾车来到预定的拍摄点,把开通运营的首趟复兴号列车与居庸关长城定格,成为永恒的瞬间,暖调的居庸关长城与冷调的高铁列车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既体现出纪实摄影纪实的根本特征,也打造出独特的摄影美感。随后,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我来到这里拍摄近20次,每次拍摄时无论影调、列车型号、影像视觉都不一样,总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的更新。特别是隧道两侧出现越来越多的电线电杆等设施,逐渐遮挡了列车,影响了画面的干净整洁,我也期待能重新规划、美化这个唯一的观景点,打造其为旅游摄影打卡地。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41.jpg

2019年11月4日,复兴号动车组试验列车以每小时160公里的速度行驶在八达岭居庸关长城脚下。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845.jpg

2020年是京张高铁开通的第一个春天,4月10日14时25分,列车悄然通过春意盎然的燕山山脉。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5148.jpg

2020年5月正值北京居庸关长城春意盎然,也是最佳的旅游季节,复兴号高铁列车密集悄然通过风景区,成为燕山山脉的一条风景线。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28.jpg

2021年11月7日正值冬至,首场大雪覆盖北京,下午3时35分复兴号列车飞驰而过银装素裹的居庸关长城,形成了别样的北国风景。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31.jpg

2022年1月23日8时24分,“瑞雪迎春”冬奥版复兴号新型列车通过大雪纷飞的居庸关长城,向着冬奥赛场崇文礼驶去。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36.jpg

穿梭在居庸关长城脚下的复兴号列车。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39.jpg

2022年1月23日11时23分,穿越居庸关隧道的列车冒雪前行。摄影原瑞伦


新时代摄影:请问,您作为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主席,铁路摄影应该怎样发展?

原瑞伦:去年12月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第十一次中国文联、第十次中国作协代表大会上,会上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总书记会上对文艺工作提出的5点希望中讲到“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摄影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指明了摄影创作的内涵与目标。铁路摄影组织要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铁路摄影人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重要使命。铁路是大国重器,有着丰富的摄影资源,我们要组织铁路摄影人深入到轰轰烈烈的铁路建设工地,到铁路运输生产一线职工中和南来北往的旅客中去挖掘典型事迹,记录铁路历史,讲好铁路故事,讲好铁路人奉献新时代的故事,展示工匠精神、展示铁路精神,把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取得的成就展示给全世界。

创新是铁路摄影的艺术生命,铁路摄影人一定要紧密围绕新时代“交通强国  铁路先行”的目标,深入独立的创作,从铁路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蕴含的种种精神等方面寻求新题材新角度。如果每一位摄影师都有独家视角,做到推陈出新,用崭新的作品与丰富的内涵、深邃的思想从多方位立体塑造铁路形象,为读者呈现更加耳目一新、丰富多彩的视觉和震撼、真正实现摄影作品弘扬精神、传承文化的社会价值,让历史留得住、传的开是我们铁路摄影创作的宗旨所在。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46.jpg

2016年11月,中铁六局开挖北京境内第一个隧道——南口隧道。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50.jpg

2017年8月9日,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施工现场,工人们在距八达岭长城102米的地下施工。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53.jpg

2017年,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正在开挖隧道,各种灯光使施工现场显得格外整齐。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3957.jpg

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施工中最重要的工程,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设者坚持科学施工,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八达岭长城不受任何影响。图为工人在距八达岭长城深处102米的地下打钻。 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03.jpg

2019年8月,全长12公里的新八达岭隧道直接穿越八达岭长城山脉,其工程难度大,地理位置复杂。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06.jpg

工人们在南口隧道出口高处修建护坡。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10.jpg

开挖八达岭长城站隧道的打钻工人们在小息。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15.jpg

2016年,小工地的小食堂。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18.jpg

2019年6月6日,铺轨工人冒着风雨行进在南口大桥上。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21.jpg

2019年8月,智能大型铺轨机在南口大桥上向着北京方向铺轨,替代了传统的轨排铺轨法。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29.jpg

桥隧相连的南口隧道一出来就是南口大桥,铺轨前工长认真检查灰枕的平稳。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45.jpg

太子城车站是冬奥会的主赛场车站,来往运动员、国际宾客等都从这里乘坐高铁上下车,是冬奥会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2019年7月,建设者正在紧张的施工。 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50.jpg

2019年7月21日,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正在紧张的站台墙壁装修施工作业。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056.jpg

2019年8月9日,八达岭长城站正在进行内装修阶段,工人们抢工期、保质量,昼夜安装通风系统。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00.jpg

2016年11月,工人们在车站铺设钢轨。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08.jpg

2019年7月22日,正逢铺轨倒计时,在热浪滚滚的季节里,工人们为建设好伟大工程仔细的做好每一个细节。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19.jpg

京张高铁官厅水库大桥像是一个明珠坐落在官厅水库上。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22.jpg

2019年8月11日,中铁大桥局的建桥工人在官厅水库大桥上拆卸最后的脚手架,为全线试运行做准备。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31.jpg

2019年8月,经过3年的建设,官厅水库大桥坐落在水库上,它是京张高铁的控制性工程,也是一趟风景线。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35.jpg

京张高铁、G6高速、110国道齐头并进跨越北京官厅水库大桥。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44.jpg

2019年8月23日,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吊”们在官厅水库吊到新鲜的水库鱼。摄影原瑞伦


微信图片_20220214094147.jpg

2019年8月22日,京张高铁建设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中铁电气化局的工人在京张高铁八达岭长城站紧张的架线作业。摄影原瑞伦


张家口车站是京张高铁的大站,工人们冒着风雨正在吊装施工作业。摄影原瑞伦


质量在我的手中,在张家口南站施工的工人王吉山精心吊装做好每一道工序,确保安全施工。摄影原瑞伦


施工轨道车在八达岭长城站施工作业。摄影原瑞伦


复兴号列车穿越在桥隧相连的大青山山脉。摄影原瑞伦


京张高铁从张家口往西的乌兰察布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个地级城市,铁路跨越霸王河通向呼和浩特及包头市。摄影原瑞伦


深秋塞外,草原五彩缤纷的原野与高铁列车形成不同色彩的线条,给人另一种感觉。摄影原瑞伦


列车行驶在塞外,大青山下的草原牛羊树木闪闪而过。摄影原瑞伦


2020年6月12日京张高铁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长城站。摄影原瑞伦


八达岭长城站是一座地下车站,距离八达岭长城102米。摄影原瑞伦


北京北站是京张高铁的始发站。摄影原瑞伦


八达岭长城站的行车调度值班人员一丝不苟的注视着调度台。摄影原瑞伦


下花园站值班员接发列车。摄影原瑞伦


座落在北京的清河站是京张高铁较大的综合枢纽车站,城铁地铁高铁融为一体,方便了旅客的换乘乘车。清河站成为北京的一颗明珠。摄影原瑞伦


北京北站是京张高铁的始发站,车站集高铁地铁公交为一体方便了旅客乘降换乘。摄影原瑞伦


【本刊评论】:


奔跑在钢轨上


50年的建设发展,50年的铁路延伸,50年的铁路摄影。原瑞伦是一直奔跑在两条钢轨上的摄影人。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如今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路网密布,高铁飞驰,铁路建设发展史印证着中国富强成长史,铁路精神成为中国精神的重要符号。在他拍摄铁路50年来,从蒸汽机车到高铁的跨越,钢轨穿过山间、森林、湖泊、高原、大海、城市和乡村在不断的延伸,也处处留下了他的足迹,原瑞伦用自己的摄影方式记录铁路历史,讲好铁路故事。北京冬奥,一起向未来,原瑞伦再次定格冬奥高铁的精彩瞬间,记录了高铁保障冬奥运输需求的时代贡献,让属于中国、属于冰雪、属于奥林匹克的时代盛典有了更多角度的诠释,让更团结、共同筑就美好未来的冬奥愿景有了更多元化的承载。

原瑞伦的铁路摄影,历经艰辛而硕果累累,是铁路摄影人勇于创新创造,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的个体体现,更是以文化人、以艺通心的杰出代表。他仅深入青藏铁路就50余次,2015年,组织策划了首个青藏铁路摄影展。所拍摄的多幅珍贵图片被国家邮政局出版了邮票、在高中课本中采用,高铁作品被中央党校永久收藏,有的成为中国铁路发展的标志性图片,有的入选全国摄影展览。

无畏艰险、勇往直前,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原瑞伦与钢轨一样一直在延伸、一直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感叹他的执着与坚持,为他的精神与品格点赞,为铁路摄影与中国摄影的时代成就喝彩!



摄影家简介



原瑞伦,中国铁路摄影家协会主席,第八、九届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纪实摄影学术委员会委员,职业建设道德委员会委员,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第六届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中国第15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评委,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观察员。获中国摄影个人成就最高奖——第十一届金像奖,第十三届中国金像奖评委,第六届中国新闻奖,第六届全国新闻摄影年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图片大赛银奖,作品入选《百名摄影师聚焦画册》,29幅反映中国铁路发展的作品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并评为“评委会推荐”作品。全国专业报成立25周年“杰出摄影记者”。获国家级和全国专业报等省部级奖100多次。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影像见证40年》全国摄影大展上展出,高铁作品被中央党校和中国铁道博物馆永久收藏。原瑞伦自1971年开始至今50年来一直从事铁路摄影,长期在《人民铁道》报任摄影部主任,组织全国铁路大型新闻摄影采访创作活动、铁路大型摄影展览,主编多本全国铁路摄影集。1998年,随中国摄影记者代表团赴芬兰、瑞典进行访问,并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中国记者在北欧摄影展》。2008年,随中国铁路新闻代表团赴波兰、俄罗斯访问。2013年,随中国摄影家代表团赴瑞士、西班牙、立陶宛三国进行摄影文化交流,2014年,随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团赴香港出席香港摄影50年华诞庆典活动,参加中国摄影汽车拉力东南亚三国进行创作,并在广西、北京举办展览。2018年,随中国摄影代表团赴德国和意大利访问。2019年参加中国文联组织的澳门回归20周年文艺慰问活动,2021年12月出席全国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原瑞伦在京张高铁建设现场